2023“碳圈”十大新闻盘点
2024/01/04 04:01:37为逐步实现《巴黎协定》—— 将全球变暖控制在本世纪末不超过2摄氏度,并努力争取将升温幅度控制在1.5摄氏度以内的首要目标,2023年全球范围内的各主要经济体通过多项决议及政策法规,推动温室气体的减排。在能源转型日趋严峻的当下,把握政策发展趋势,可以帮助企业及时调整经营策略,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。
回首2023,“碳圈”发生了哪些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热点事件,让我们来盘点一下(按事件发生时间先后为序):
欧洲议会决议2035年停售燃油车
2月14日,欧洲议会通过了欧盟委员会和欧洲理事会达成的2035年欧洲新售燃油轿车和小货车零排放协议。按照协议,到2030年,所有新上市的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碳排放水平须比2021年分别减少55%和50%,到2035年均减至零。这意味着由汽油、柴油等化石燃料驱动的车型从2035年起将无法在欧盟上市。
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法案正式生效
5月17日,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法案正式生效,这是全球首个以“碳关税”为主要议题的法案。CBAM主要是欧盟针对部分进口商品的碳排放量所征收的税费。该机制要求,进口至欧盟或从欧盟出口的高碳产品,需要缴纳相应额度的税费或退还相应的碳排放配额。CBAM目的是通过对进口产品的碳排放量进行计费,防止碳泄露,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。
欧盟新电池法正式生效
8月17日,“欧盟电池与废旧电池法规”正式生效,并将于2024年2月18日起实施。此法规旨在推动电池行业的可持续发展,是欧洲第一部采用全周期方法的立法,涵盖了采购、制造、使用和回收全流程。“新电池法”适用于在欧盟销售的,除军事、航天、核能等特种用途外的所有电池,主要包括工业电池、便携式电池、SLI电池、轻型交通工具电池(LMT电池)和电动汽车电池(EV电池)五类电池。
CCER正在加速重启中
10月20日,生态环境部发布《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(试行)》,标志着CCER重启又进一步。相比7月7日发布的“征求意见稿”,本次“正式稿”进一步明确了CCER管理规定的若干细则,从原有四十六条扩增至五十一条。10月24日,生态环境部通过第一批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方法学,将开放4类项目,包括造林碳汇(含竹林)、红树林修复、并网海上风电、并网光热发电。符合条件的项目可以按照方法学要求设计、审定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,以及核算、核查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的减排量,申请成为CCER减排量。11月16日,《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设计与实施指南》《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规则(试行)》《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和结算规则(试行)》正式发布。
甲烷减排行动加速
11月7日,生态环境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了《甲烷排放控制行动方案》,提出在“十四五”期间,甲烷排放控制政策、技术和标准体系逐步建立,甲烷排放统计核算、监测监管等基础能力有效提升,甲烷资源化利用和排放控制工作取得积极进展。种植业、养殖业单位农产品甲烷排放强度稳中有降,全国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和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持续提升。
推动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
11月13日,国家发展改革委等5部门联合印发《关于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意见》,对重点任务作出系统部署,构建起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总体框架。《意见》从制定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、加强碳足迹背景数据库建设、建立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、丰富产品碳足迹应用场景、推动碳足迹国际衔接与互认等5方面部署了重点工作。
中美就合作应对气候危机发表声明
11月15日,生态环境部发布了《关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》。声明显示,中美两国决定启动“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工作组”,开展对话与合作,以加速21世纪20年代的具体气候行动。工作组将聚焦联合声明和联合宣言中确定的合作领域,包括能源转型、甲烷、循环经济和资源利用效率、低碳可持续省/州和城市、毁林以及双方同意的其他主题,就控制和减少排放的政策、措施和技术进行信息交流,分享各自经验,识别和实施合作项目,并评估联合声明、联合宣言和本次声明的实施情况。
欧洲议会通过《净零工业法案》
11月21日,欧洲议会投票通过《净零工业法案》。法案提出,到2030年欧盟将生产制造其所需净零技术的40%,并占据相关技术全球市场价值的25%。法案保留了两种项目分类:净零技术制造项目和净零战略项目。同时简化许可程序,为普通项目设定9到12个月的时间表,为战略项目设定6到9个月的授权时间。
首批碳达峰试点名单公布
12月6日,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发布《关于印发首批碳达峰试点名单的通知》,确定张家口市等25个城市、长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10个园区为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和园区。首批碳达峰试点名单涉及河北、山东、山西等15个省(区)。《首批碳达峰试点名单》经有关地区城市和园区自愿申报、省级发展改革委推荐、省级人民政府审核、国家发展改革委复核确定。
COP28各国就转型脱离化石燃料达成
共识
12月13日,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(COP28)在阿联酋迪拜闭幕。在经历了一天加时赛的磋商和谈判后,大会最终就《巴黎协定》首次全球盘点、减缓、适应、资金、损失与损害、公正转型等多项议题达成共识——《阿联酋共识》。其中,各国代表就制定“转型脱离化石燃料”的路线图达成一致,这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历史上尚属首次,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。
展望2024,CCER重启后第一批减排量的签发并上线交易,将为国内碳市场注入新的活力;碳市场逐步实现扩容,部分地区实现重点行业企业优先纳入碳市场;越来越多面临欧盟出口的水泥、钢铁、铝、化肥、电力、氢等相关企业开展CBAM数据管理和上报工作;积极推动产品碳足迹的核算和标识的研究,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,帮助中国企业更好地应对供应链终端的要求及欧盟诸多立法的挑战。我们相信随着未来碳排放交易市场在全球范围内继续发展壮大,将为全球各国实现减排目标提供更多机遇。
来源:中创碳投